一、进展情况和做法
按照学校党纪学习教育要求,外国语学院党委认真谋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用党规党纪正心正身正行,以严明的纪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动党纪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一)聚焦目标原原本本学《条例》
一是高位谋划,精准推进。学院党委科学谋划党纪学习教育方案,成立党纪学习教育领导小组,院党委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亲自谋划学习内容,对党委理论学习学习中心组和11个党支部作出精心部署。

二是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积极发挥党委委员“领头雁”作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多悟一分,引领全体党员学深悟透、入脑入心。校党委副书记杨爱华、党委委员李成坚、俞森林、余清秀、黎明、李芹、莫光华、曾祥敏等深入联系的支部、系室积极领学、促学十余次,各党支部书记以专题党课等各种形式,形成上下联动、全员“滴灌”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是学以致用,以学促干。注重纪法与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衔接,以落实促进学院高质量建设和巡察整改重点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解难题、办好事。
(二)用好典型案例抓实警示教育
围绕《条例》的文本以及六大纪律学习,观看《零容忍》系列警示教育片,梳理教育系统暴露的违规违纪典型案例,将纪律学习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深化运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警醒党员干部职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三)特色工作提升学习质效
一是开展现场教学。依托陈毅生平事迹展、交通强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资源,以“红色资源微党课”等组织师生广泛开展党性教育,不断增进党员干部崇德尚廉意识。

二是落地巡察整改。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围绕巡察发现的4大块10条问题,形成45条“举措清单”,紧盯巡察整改责任,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紧盯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三是抓实师德师风。围绕六大纪律和师德师风建设,开全院大会研学党纪学习教育暨师德师风,将《条例》学习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习有机融合,以党纪强校纪,以党风带动师风教风。

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邀请教育部直属高校党建联络员石坚教授结合党纪学习教育辅导学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结合党纪学习教育讲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教学和外语人的育人育才使命。校党委副书记杨爱华以一场精彩的纪律党课为本科生党员系好廉洁教育的“第一颗纽扣”。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3次专题学习,4次读书班学习,各支部通过领学、研学、述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近30次。


二、取得成效
(一)做到“两个维护”方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外语教育工作,理解当代中国,用外语讲好当代中国故事。
(二)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方面。政治纪律是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政治纪律为纪律之首,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是严明其他纪律的基础和前提。政治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

(三)强化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方面。党员干部要强化“一岗双责"的自觉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担当,在意识上要敏感,在行动上要坚决,要深刻把握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自觉担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始终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严守政治规矩。党员干部要严守教育教学全链条的政治纪律底线。从课堂、讲座、论坛到教材使用、教师国际学术发表,都必须严把审核、跟听、报道、审核关。
(四)激励担当作为、推动事业发展方面。全体党员干部要提升政治纪律育人化人能力的高线。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初心,通过优秀案例评比、公开示范课、学科竞赛与拔尖人才培养等多样态形式,提升政治纪律育化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能力高线。
三、巩固学习成果
我们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落实落细各项工作,确保党纪学习教育扎实有效推进。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纪律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助力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责任担当,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学院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党委书记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强化“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压力。学院纪委落实好监督责任,协助党委做好风险防控。强化党风师风作风建设,有效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三)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以下简称“三进”)工作。教育引导全院教师深刻领悟“三进”对外语类专业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队伍的重大意义,通过组织开展针对《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的专题培训、学习研讨和师资培训等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丰富学生实践活动等的举措。